发布时间:2023-01-31 10:16:51
中医药传统文化里,《黄帝内经》和《药师经》都是医典,《黄帝内经》讲病的根本原因是没有“法于阴阳,和于术数”百痛丹,书中总共只有13个药方;《药师经》讲大医之王的智慧和宏愿,业因和果报。这两部典籍共同点是道,而非术。所以都不只是停留在治身疾的层面,而是指导人们如何从生活中获取健康之道。
《黄帝内经》只有13个药方,给我们带来的启迪是人不能过于依赖药物,用中药调理只是利用它的偏性,来纠正人体之偏,百痛丹虫草鹿骨软胶囊胡乱吃药只会造成人体元气的渐耗。但现在中西医都面临一个无法解决的问题,就是病已治好,停药后不久又复发,生命中一直都是这种循环不已,导致服药已成为许多人的常态。从因果的角度来看,是第一因没有找到,仍旧从症状上去调理,病因不除,病果不了,所以病痛无法断根,一直在轮回。
中医里有一句话:“没有百痛丹哪里有卖不可以治的病,只有不可以治的人。”医道就是生活之道,比如得乳腺疾病的女性,大多是心高气傲、脾气不好、疑心太重;而得子宫疾病的女性,大多是忍气吞声、抑郁成疾。在生活当中,如果不修改这些性格、情绪和陋习,病是无法根除的,因为病因依旧在,不断的影响着气血运转,影响着磁场,所以药性过后,症状重来。
百通丹功效与作用无论任何病,它都不可能一天成形,都有前因后果。《黄帝内经》说:“粗守形,上守神。”西医强调的是“形”这个物质层面,而上医是治神,在上医的眼里除了习气这些有形的因,还有空间暗物质无形的因,所以才有“医者,意也”之说。意者,只可意会不可言传,不信医者不治,这就是上医的境界。古代中医治病,除了用药石、针灸外治的方法,一般有解决不了的问题,私下里都会用到祝由符咒。药王孙思邈将禁咒、符印、导引、针灸、汤药并列称为“济世五法、救急之术”。
故此,广东省姜氏中医医学研究院从医道和上医的层面开展,对心身医学就心神方向进行研究和试验发展,通过对疾病的因果分析,找到其致病原因。藉由“空间调整”这种心身疗愈技术来调整心身疾病,从空间的维度来解除病因,配合中医内病外治法,从而达到根除病果的目的。
病由心生,《药师经》指出治病的根本在于调伏其心。健康的理念包括身体、精神和良好的人际关系,患者如果不从生活中改变自己,单纯想依靠看病吃药,能把疾病断根的可能性不大。面向社会大众,研究院将定期举办活动分享,传递正能量的生活健康观,以生活之道还治生病之身,让每个人都能成为自己健康的主宰。